唐朝举取士

AI创作 阅读:- 2024-03-09 01:35:32
唐朝举取士
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唐朝举取士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,包括什么书是唐代取士的条件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,因此呢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,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!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,谢谢~

本文目录

  1. 唐代盛行的“投卷”“荐举”是怎么回事
  2. 以诗取士什么意思
  3. 什么书是唐代取士的条件

[One]、唐代盛行的“投卷”“荐举”是怎么回事

〖One〗、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投卷、荐举是其有别于后代科举之处,这也是唐代实行科举的最大特点[8]。唐代科举允许“公荐”和“通榜”,即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,应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,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,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。这就是应试考生的“投卷”。

〖Two〗、在开元朝之前,唐代的是较“以一场之善,登进科目”的。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韦陟担任礼部侍郎时,他认为过去“主司取与,皆以一场之善,登其科目,不尽其才。陟先责旧文,仍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,先试一日,知其所长,然后依常式考核,片善无遗,美声盈路。”韦陟认为,以往科举取士皆以考场中所答试卷优劣来决定录取;这样难以充分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才学。于是他自作主张,令进士科举子弟将平日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,以便在考前对考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韦陟开创的这一做法受到普遍称赞,被后来唐代的知贡举所沿用。

〖Three〗、参加科举的考生为了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,并由此向知贡举官推荐,便纷纷向他们呈送行卷。这些行卷一般皆为考生平日里最得意的诗文作品。例如白居易的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;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诗句便是其向前辈官员顾况的行卷作品。

〖Four〗、为了加深行卷对于达官显贵、文坛大师的印象,考生往往在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拜谒、呈送新作。特别是在临近考试,更要向举主探听虚实,了解举主向主考官交代的情况。朱庆馀的《近试上张水部》诗细腻地描述考生焦虑不安的心情:“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眉问夫婿:画眉深巧入时无?”这首诗贴切地反映出考生行卷求卷的忐忑不安的心情。

〖Five〗、唐代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是通过投卷、荐举等方式参与科举,进入仕途的。如诗人王维因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推荐,在开元十九年(公元731年)以状元及第,贞元十八年(公元802年)候喜因得到韩愈推荐而及第;杜牧在太和二年(公元828年)进士考试时也得到太学博士吴武陵向礼部侍郎、主考官崔郾的鼎力荐引。

〖Six〗、唐代的荐举还被灵活地应用到科举的制举过程中。除京官有荐举人才的责任外,地方府、都督府和州、郡的军政长官以及长吏、司马都有举荐的任务。朝廷派往各地方的特使,如安抚使、按察使、采访使都负有荐举制科人才的使命。通过地方官员的荐举行,中央朝廷得以选拔录用许多人才~

[Two]、以诗取士什么意思

〖One〗、简单地说,以诗取士就是根据所作的诗的优劣录用人才。

〖Two〗、唐宋时期,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非常重视诗词,广设诗词类题目,对推动唐诗宋词的盛行功不可没。南宋诗人严羽在《沧浪诗话》中记载:“或问‘唐诗何以胜我朝’,唐以诗取士,故多专门之学,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。”意思是说,唐朝以诗为考试内容,诗作的空前盛行与科举考试密不可分。

〖Three〗、唐代科举考试以诗文取胜,促使大批读书人埋头于诗书中,从而促进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,造就了一大批诗人。

〖Four〗、宋词不称“作”词而称“填”词,因为词受音律的严格约束。词是曲子的简称,也称长短句,便于吟唱,主要延续汉、魏时期的乐府风格。大多数词分两段,叫“上下片”,也叫“上下阕”。“片”的意思就是“遍”,“阕”的意思是“终”;一曲终了再来一曲,就叫“双调”;超过“两片”或“两阕”的叫“三叠”或“四”叠,也叫“长调”。

〖Five〗、《全宋词》编撰晚于《全唐诗》,宋代300余年能搜集到的词作约两万多首,两宋词人有1330多位,常用词牌超过100个。宋熙宁年间,为选拔人才之需,特设词科,词科包括宏词科、词学兼茂科、博学宏词科和词学科。

[Three]、什么书是唐代取士的条件

唐代取士沿用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,并加以完善。

〖One〗、《五经正义》。唐太宗认为儒学多门,章句繁杂,诏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成《五经正义》一百七十卷,颁行天下,定为全国各级各类官学的统一教材,而每年的明经科举考试都以此为准。

〖Two〗、《开成石经》。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并立于国子监内,共分十二经,分别是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。被誉为中国“最早的高考教材”。

到南宋时期,这十二经与《孟子》合称十三经。
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
本文 聪峰知识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77788882.com/LTct2xxwQP.html

上一篇: 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 下一篇: 唐朝丽江
声明

1.本站所有内容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2.本站内容仅做参考,用户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。切勿撰写粗言秽语、毁谤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,敬请自律。